逻辑思维能力对于问题和事件本质的分析让人与人之间有了极大的行为差别,甚至完全相反。
逻辑思维能力大多通过少量的理论和大量的实践中提高,所以市场上反而没有一本教科书式的教学样本。
逻辑思维能力是一个人能否顺利走上经理级别或以上管理岗位的核心素质。
逻辑思维能力是看清问题本质,看清问题的价值,快速把握机遇,超越周围人的重要武器。
1
有个朋友跟我抱怨自己花了好几千大洋,报了个管理学的培训班,上了一个星期的课程,当时感觉很不错,有核心,有方法论,但是三个月过后,感觉大部分都还给老师了,还是不太会应用,很郁闷。我问了他培训的前前后后,他挺努力的学习和记笔记,但是没看清整个学习环节的本质。
认真的 学习和记笔记,了解了内容的核心和方法论,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其实这个过程只是做到了提升认知的深度,扩展了认知的范围,离熟练应用还差的很远。
要高效的学习成长,必须要经过三个环节才成立,那就是学习认知,高效吸收,熟练应用。
第一步其实不难,很多人都能达到要求,但是往往容易忽略后面的两步。
方法论再厉害,还是要在现实环境中大量去实践,得在实际的管理岗位上反复去练习,根据现实复杂的因素来掌握方法论的要点。就像学游泳,人在岸上的动作再标准,实际到泳池还是会喝水,除非原来就有基础。
在应用的过程中有专业的人指导。任何方法论的使用环境都是极其复杂,应用过程充满了变化,要达到熟练应用,全身心的完美配合,是需要专业的校正,时刻的校正,一段时间内的校正,才能快速吸收和掌握。
仅仅熟读新的认知,如果不去实践,没人指导,很快就会还回老师的。
2
前一段时间知乎有个很热的问答“小米还能走多远?”,很多回答都不看好小米,理由是小米目前的手机业务被已经被三个品牌超越,小米的营销手段已经不适应现在的环境,小米智能家电产品太杂乱,还不够完美。
而我却极力推荐好几个在换工作的朋友去小米试试,因为小米未来有极大的可能会爆发,应该趁早占机会,以后坐等增值。
看公司的发展不是看将要失去什么,而是将要得到什么。公司的发展都是有周期的,一种方法论在适应市场的时候是有周期的,有上升期,有平稳期,有下降期,小米手机的现状是增长速度变缓,国内市场份额丢失,这只是失去的。
小米将要得到的部分却是:小米做了很多智能硬件设备如电饭锅、热水壶、灯等等,是小米在家电物联战略布局下的硬件产品,“万物物联”将会是下一个市场方向下的下一个风口,小米早已占好位置,而且目前在国内市场还没有对手。“家电物联”有很高的竞争壁垒,如硬件、软件、大数据,小米早已深耕很久,形成了自己的生态链,在国内遥遥领先。
从需求的角度来说,以前买手机只是从需要一部怎么样的手机角度去考虑买那部手机,而未来“万物物联”,可能因为买了小米的热水壶等产品,进而需要小米的软件,再需要买小米手机,以及其它硬件。体验这个东西,一旦适应了,标准就降不下来了,如智能手机的体验让以前的按键手机成为了历史,虽然按键手机的年龄本身也不大。